第(2/3)页 要是二甲,状元,榜眼,探花岂不是高又高? 邓教谕深深地遗憾自己年纪大了,要不然还想再一次投入科场,走到京城看一看大学问之人。 邓教谕情不自禁地握住孙山的手,激动地说:“大人,沅陆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沅陆百姓的幸运,大人,我就替学子们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谢。” 猛然地被邓教谕握住手,孙山吓了一跳,恨不得立即甩开。 幸好脑瓜子和身体动作反应快,配合得好,反手一握。 故作镇定,云淡风轻地说:“教谕,你言重了。这些其实都是衙门这边做的。只是条件有限,没办法提供再多。” 顿了顿继续说:“别院是王县丞提供的,车马是衙门吴主薄等人提供的。这次多亏衙门团结一致,齐心协力,才能给学子提供一定的条件。咱们都希望更多的学子能走入科场,更取得更好的成绩。” 邓教谕不信,要不是有孙山在,衙门那些官吏能这么为学生? 往年他们也在,没有一个提供便利,孙山来了,才创造出这么多便利学子的条件。 这一切都是孙山的功劳,邓教谕深深地这样认为。 如果王县丞,吴主薄等人知道邓教谕这么想,肯定会吐出三升血。 辛辛苦苦地做贡献,结果都为孙山做嫁衣。 呜呼哀哉!呜呼哀哉! 孙山想着护卫有了,宿舍有了,剩下的报名费,伙食费就靠学子了,不是他不想提供,而是无能为力。 谁知道衙门提供护送,住宿这一消息传出去后,立即引起全城百姓的热议。 百姓甲八卦地问:“衙门真的提供这些条件?不会骗人的吧?” 衙门什么时候那么好心的,他怎么不知道的?有理无理莫进衙门,这可是人生真理。 衙门不从你身上挖钱已经仁尽义至,还从兜里掏钱? 没门! 百姓乙神神秘秘地说:“是真的。我隔壁的隔壁的再隔几条街,有个寡妇,有读书的儿子,哎呀,那老寡妇可惨了,做刺绣做得眼睛都快瞎了还要供儿子读书。啧啧----要是我,管他读不读,就应该早早赶儿子出来干活,补贴家用哩。” 心里想着最好娶上一门媳妇,跟着儿子一起干活补贴家用。 第(2/3)页